close

我不確定那天上課的人有幾個是我的臉書好友,

 

但我思考之後還是想好好聊一下這件事。



 

我的簡報或課程習慣與底下的聽眾做互動,

 

主要是我希望大家能夠去思考,期望大家最後能在結束時記得些什麼。



 

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課程中段的部分我點了最資歷的前輩回答問題,

 

他反問我:「你覺得呢?」

 

我回說:「我後面會說明,現在先聽聽看你的看法。」

 

他又回說:「我不知道。」

 

之後課程繼續進行,到快結束的部分我點了另外一位同事回答問題,

 

此時資深前輩舉手說「關於你前面提到的那個案例,」

 

我跟其他人聽到的當下其實都傻住了,現在是什麼狀況?

 

我問:「你說的是哪個案例?」

 

他說:「你前面問我的案例。」

 

呃,那個至少五分鐘前的事了,為什麼現在突然要舉手講這個?

 

他繼續說:「你問別人問題之前應該要先說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直接問別人的看法。」

 

好吧,其實我不太清楚他的邏輯是什麼,但感覺得出來他是故意要鬧場的,

 

但我很不應該的沉不住氣回應了。

 

我:「我覺得研討會應該是要討論,所以才會提出問題跟大家討論,還是你覺得不應該提問題?」

 

他:「我不是說你不應該提問題,而是你應該要先說自己的看法。」

 

我:「剛剛那個案例已經出現過至少五次,但還是有人不知道,那既然有人不知道我覺得就應該拿出來跟大家講解一下這個案例,不是嗎?」

 

後來他就一直強調我應該先說自己的看法,而我也很不客氣的說:

 

「既然你這樣覺得的話,我會跟長官建議以後簡報都派你上台!」

 

我在心裡罵了幾句難聽的話之後就繼續往下講課。



 

結束之後我覺得還是該有風度,所以我過去跟他說:

 

「大哥,不好意思,剛剛口氣可能比較衝。你說的那些我會再思考一下怎麼改進。」

 

當然他也沒給我好臉色看,很直接的嗆了我:

 

「不用啦,你簡報專家耶,你紅人耶,幹嘛要聽我的。」

 

好吧,我紅人,你廢人。

 

我是因為我自己可以處理的更好卻沒有做到而感到懊悔,而不是因為你說的是對的。



 

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接下來聊正經的。

 

學習理論當中有一個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理論核心是「刺激」與「反應」的連結,

 

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巴普洛夫的狗」,也就是搖鈴(刺激)狗就會流口水(反應)。

 

那麼對應在教學上,就是在正確的「刺激」下,產生正確的「反應」。

 

像是學生看到題目(刺激),回答出正確答案(反應);

 

或是前面所說的:我提出問題,讓聽眾思考之後提出答案,

 

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可以讓學習者更加深印象,加強學習的效果。

 

而我總是會在簡報或課程當中提出問題與底下聽眾討論也是基於這個理論。



 

那再回到前輩所提到的「你應該要先說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直接問別人的看法。」

 

當然不會有老師在學生都還沒有基礎觀念的情況下就丟出一個難題故意考他,

 

所以我在提問之前也都會先講解一些該注意的地方。

 

比如說當天我提出來的問題案例,在那之前我已經先說明了相關的細節(線條、尺寸),

 

也先講了四個案例給大家參考。

 

所以他說要我先說我的看法,我還真不知道前面內容講這麼多他聽到哪了?

 

(好吧,他都在看股票,所以我前面講的他根本也沒在聽)

 

或許他以為叫我先講我的看法,這樣他就可以接著說「我的看法跟你一樣」,

 

但依我的經驗怎麼可能沒有預先想到這種情況。

 

不過我還真的沒料到,他會在過了那麼久之後突然這樣鬧場,真的給我好好上了一課。



 

寫了這麼多,其實我只是想解答為什麼我會安排問題,

 

以及解釋我其實不是不講自己的看法,而是我前面的上課內容都已經講過了。

 

然後也做個記錄,提醒自己以後碰到這種不友善的提問應該怎麼應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